喜悅狀態的腦波體現內在療癒的基礎

  

 

        對我們的大腦來說,腦細胞就是腦內一個個“微小的發電站”。我們的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腦電波。早在1857年,英國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腦灰質電現象的研究”論文。之後,才檢測紀錄了了人類的腦波。

    我們的腦波劃分為四個波段:

β波        13-30赫茲(屬於表層意識的波)

β波是我們清醒時大部份的腦波狀態。也稱為工作波,緊張波等。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作反應。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若沒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積壓力(這是現代人的通病)。然而,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α波        8-12赫茲(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橋樑)     

α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靈感及直覺敏銳。

θ波        4-8赫茲(屬於潛意識層面的波)

θ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入定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大開心靈之門,是創造力與靈感的來源,在深睡作夢,深度冥想時會呈現。此外,θ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LTP)等幫助極大,所以,在科學界稱Theta波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

δ波     0.44赫茲(屬於無意識層面的波)

δ波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δ睡眠是一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意識的雷達網,是直覺第六感的來源。

        測量額頭的腦波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的前額腦波屬於β波,一種快波。如果經過放鬆與專注的訓練後,將可轉變為較慢的α波。放鬆與專注是α波的兩大先決條件。許多氣功師、修行者、禪修人士、冥想靈修者、超能力等都能產生強大的α波。

        在我們心情愉悅或靜思冥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來,α波相對增加起來。而當我們處於強大α波的沉靜和諧狀態下,體內細胞會恢復到最自然的合一狀態,那麼自身的內在療癒力量即開始啟動!

 以下分享我們以幾種不同的靜心方式、能量共振放鬆方式進行的腦波測試。第0-1分鐘為一般閉目時,第1-2分鐘為做算術題時,第2-3分鐘為不同靜心方式或能量療癒。

 A  

分析報告如下

 

 A靜心  20140408A方式腦波2  方式腦波120140408A  

 

第一個圖為閉目狀態,第二個圖為做算術題狀態,第三個圖為以A方式進行靜心1分鐘。

報告中為平均值,以A方式靜心時的α波百分比由閉目時的左腦的43.2%50.3%,右腦的46.0%52.5%

 

下次分享B分式的能量運作下的腦波紀錄。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daya深度喜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